生化厭氧反應分為三個階段,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(fā)酵階段、產乙酸產氫階段、產甲烷階段三部分。
水解發(fā)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(fā)酵階段。在這個階段,污水中的復雜有機物,在酸性腐化菌或產酸菌的作用下,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,如有機酸,醇類等,以及CO2、NH3和H2S等無機物。由于有機酸的積累,污水的pH值下降到6以下。此后,由于有機酸和含氮化合物的分解,產生碳酸鹽和氨等使酸性減退,pH值回升到6.6~6.8左右。
(1)水解酸化階段。
污水中復雜的大分子、不溶性的有機物在細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小分子、溶解性有機物,然后滲入細胞體內,水解產生揮發(fā)性有機酸、醇類及醛類等。
(2)產氫產乙酸階段。
在產氫產酸菌的作用下,各種有機酸分解轉化為乙酸、氫和二氧化碳。
(3)產甲烷階段。
產甲烷菌將乙酸、氫及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。
生化厭氧特點:
①能耗較低
因為厭氧生物處理不需要供氧,能源消耗約為好氧活性污泥法的1/10,還能產生具有較高熱值的甲烷氣(CH4)。
每去除1gCODcr可以產生0.35標準升甲烷或0.7標準升沼氣。沼氣的熱值為22.7KJ/L,甲烷的熱值為39300KJ/m3,一般天然氣的熱值為34300KJ/m3。
②污泥產量低
因為厭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,好氧生物處理系統(tǒng)每處理1kgCODcr產生的污泥量為0.25~0.6kg,而厭氧生物處理系統(tǒng)每處理1kgCODcr產生的污泥量只有0.02~0.18kg。